文/罗华昌中医
古中医防未病,保民众大健康。图片
大家好,我是中药师杨文,是罗华昌中医助理。跟着罗医生学习这些年,常受他用药思路的启发,尤其在中药配伍上,慢慢总结了些自己的心得。今天就把他常用的甘草配伍经验整理了些,结合我自己的理解分享出来,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参考。有说得不妥的地方,也欢迎多提意见,谢谢大家。一、芍药 30g、甘草 10g—— 芍药甘草汤功效:缓急止痛,柔筋解痉主治:筋脉挛急疼痛(如腹痛、四肢抽搐、肌肉痉挛)引证:《伤寒论》载 “伤寒脉浮,自汗出,小便数,心烦,微恶寒,脚挛急…… 若厥愈足温者,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,其脚即伸。”白芍酸敛柔肝,滋养阴血以濡筋;甘草甘温补中,缓急止痛。二药相配,酸甘化阴,使筋脉得养、挛急得舒,尤适用于阴虚血少、筋脉失养之痉挛抽搐,现代常用于腓肠肌痉挛、胃痉挛等。
二、甘草 30g、干姜 10g—— 甘草干姜汤功效:温中复阳,温肺化饮主治:脾胃虚寒证(腹痛喜温、呕吐清涎)、肺寒饮停证(咳嗽痰多清稀)引证:《伤寒论》曰 “伤寒,脉浮,自汗出,小便数,心烦,微恶寒,脚挛急…… 咽中干,烦躁吐逆者,作甘草干姜汤与之,以复其阳。”甘草重用补中益气,干姜温阳散寒,二者相伍,辛甘化阳,补脾胃之阳而散寒,温肺寒而化饮。凡阳虚寒盛所致之证,用之能温通散寒而不伤正。
三、黄芪 30g、甘草 10g—— 黄芪甘草汤功效:补气升阳,托毒生肌主治:气虚乏力、疮疡久溃不愈、气虚水肿引证:《外科精义》言 “黄芪甘草汤,治诸般痈疽疮疡,脏腑已行,脓水不绝,痛不可忍者。”黄芪大补元气、托毒外出,甘草益气解毒、调和药性。重用黄芪以助正气,配甘草增强托毒之力,使疮疡得气血滋养而速愈,亦适用于气虚下陷之证。
四、大黄 30g、甘草 10g—— 大黄甘草汤功效:泻热通腑,和胃止呕主治:胃肠积热所致的呕吐、便秘引证:《金匮要略》载 “食已即吐者,大黄甘草汤主之。”大黄苦寒泻下,荡涤胃肠实热;甘草甘缓和中,制大黄之峻烈。二者相配,泻热而不伤胃,使实热从下而去,胃气得和则呕吐自止,适用于热结胃肠、浊气上逆之证。
五、麻黄 9g、甘草 10g—— 麻黄甘草汤功效:发汗解表,宣肺平喘主治:风寒表实证(恶寒发热、无汗而喘)引证:《伤寒论》云 “脉浮者,病在表,可发汗,宜麻黄汤…… 若脉浮数者,可更发汗,宜麻黄汤。”(此方为麻黄汤简化,重用麻黄配甘草)麻黄发汗解表、宣肺平喘,甘草调和诸药、缓麻黄之峻。重用麻黄以强发汗之力,甘草监制其过,使邪从汗解而不致过汗伤正,适用于风寒束表之重症。
六、当归 30g、甘草 10g—— 当归甘草汤功效:养血活血,缓急止痛主治:血虚腹痛、肢体麻木、妇女痛经引证:《景岳全书》谓 “当归甘温,能活血补血;甘草甘平,能缓急止痛,二药相伍,血虚而痛者宜之。”当归重用养血活血,甘草缓急止痛,二者相配,血得养则筋脉柔,痛得缓则拘挛解,尤适用于血虚失养、经脉拘急之疼痛。
七、石膏 30g、甘草 10g—— 石膏甘草汤功效:清热泻火,生津止渴主治:高热烦渴、肺热咳喘、胃火牙痛引证:《伤寒论》白虎汤基础上简化,原方 “白虎汤,治伤寒脉浮滑,此以表有热,里有寒,白虎汤主之。”(重用石膏配甘草)石膏大寒清热泻火,甘草甘缓生津、调和药性。重用石膏以清阳明气分大热,甘草助其生津,使热退而津生,适用于高热伤津之证。
八、柴胡 30g、甘草 10g—— 柴胡甘草汤功效:疏肝解郁,和解少阳主治:少阳证(往来寒热、胸胁苦满)、肝郁气滞证引证:《伤寒论》小柴胡汤中,柴胡为君,“伤寒五六日,中风,往来寒热,胸胁苦满…… 小柴胡汤主之。”(简化方重用柴胡配甘草)柴胡重用疏肝解郁、和解少阳,甘草益气和中、调和药性。二者相伍,疏泄肝气而不伤中,适用于肝气郁结或少阳不和之证。
九、牡蛎 30g、甘草 10g—— 牡蛎甘草汤功效:滋阴潜阳,软坚散结主治:阴虚阳亢所致的头晕目眩、瘰疬痰核引证:《伤寒论》牡蛎泽泻散中,牡蛎 “咸寒,能软坚散结,潜阳利水”,配甘草调和诸药。牡蛎重用潜阳滋阴、软坚散结,甘草益气健脾、防牡蛎之寒伤胃。二者相配,滋阴而不滞,软坚而不伤正,适用于阴虚阳浮或痰瘀凝结之证。
十、葛根 30g、甘草 10g—— 葛根甘草汤功效:解肌发表,生津止渴主治:外感表证(项背强痛、发热口渴)引证:《伤寒论》葛根汤中,“太阳病,项背强几几,无汗恶风,葛根汤主之。”(简化方重用葛根配甘草)葛根重用解肌发表、升津舒筋,甘草调和药性、助葛根升津。二者相伍,使肌表得解、津液得升,适用于外感风寒、项背拘急之证。
十一、黄连 9g、甘草 10g—— 黄连甘草汤功效:清热燥湿,泻火解毒主治:湿热泻痢、口舌生疮、心胸烦热引证:《伤寒论》黄连汤中,黄连 “苦寒,清热燥湿,泻火解毒”,配甘草和中。黄连重用清热燥湿、泻火解毒,甘草甘缓和中、制黄连之苦寒。二者相配,清热而不伤脾胃,适用于湿热内蕴或热毒炽盛之证。
十二、细辛 6g、甘草 10g—— 细辛甘草汤功效:温肺化饮,散寒止痛主治:寒饮咳喘、风寒头痛、牙痛古文引证:《伤寒论》小青龙汤中,细辛 “辛温,温肺化饮,散寒止痛”,配甘草调和。心得:细辛重用温散风寒、化饮止痛,甘草缓和其辛烈之性。二者相伍,散寒而不耗气,化饮而不伤正,适用于寒饮内停或寒凝疼痛之证(注:细辛用量需遵规范,此处为古方思路)。
十三、五味子 30g、甘草 10g—— 五味子甘草汤功效:敛肺止咳,益气生津主治:肺虚久咳、自汗盗汗、津伤口渴引证:《伤寒论》小青龙汤加减法中,“若咳者,加五味子半升、干姜二两。”(配甘草增强敛肺之力)五味子重用敛肺止咳、生津敛汗,甘草益气补中、助五味子生津。二者相配,敛肺而不滞邪,益气而助敛涩,适用于肺虚久咳、气阴两伤之证。
十四、桃仁 30g、甘草 10g—— 桃仁甘草汤功效:活血化瘀,润肠通便主治:瘀血阻滞之痛经、跌打损伤、肠燥便秘古文引证:《伤寒论》桃核承气汤中,桃仁 “活血化瘀,润肠通便”,配甘草调和。心得:桃仁重用活血化瘀、润肠,甘草益气和中、防活血伤正。二者相伍,活血而不伤气,润肠而助瘀血下行,适用于瘀血内停兼肠燥之证。
十五、半夏 30g、甘草 10g—— 半夏甘草汤功效:燥湿化痰,和胃止呕主治:痰湿咳嗽、胃脘痞满、恶心呕吐引证:《金匮要略》小半夏汤中,“呕家本渴,渴者为欲解,今反不渴,心下有支饮故也,小半夏汤主之。”(配甘草增强和胃之力)半夏重用燥湿化痰、降逆止呕,甘草甘缓和中、制半夏之毒。二者相伍,化痰而不伤胃,止呕而助运化,适用于痰湿中阻、胃气上逆之证。
以上 15 对药对,均以 “重用一味主药 + 10g 甘草” 为核心,体现甘草 “调和诸药、监制偏性” 的特点。主药借重用之力直达病所,甘草则助其功而制其弊,既遵循古方 “君臣相配” 之理,又凸显 “药少力专” 之效,临床需结合具体证候灵活化裁。
身体不适不知咋辩证?公众号留言,我为你专业分析
亲爱的各位网友,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本公众号的关注。
在交流中,我发现不少朋友面对身体小状况时,不知如何应对,也不了解自身中医辩证类型,存在健康困惑。
现向大家说明:欢迎在留言区留下健康问题,我会依据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,为大家做辩证分析。
但因网络交流限制,无法面对面详细诊断,所以我只能提供辩证思路,不能给出具体用药指导,望理解。
我会每天挑选并回答 几个网友的辩证问题,认真对待每一条留言并详细回复,希望能帮大家了解身体,树立正确健康观念。
本文内容原创,如有转载请标明 “转自杏仁弘道公众号”,侵权必究。最后,希望朋友们再关注《杏仁弘道》及《华康中医综合诊所》两个公众号,里面的内容同样精彩!
版|权|声|明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金勺子配资-股票日内配资-高杠杆股票配资平台-股票配资门户推荐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